1
早早分手
根据马达加斯加官方统计,该国可以细分为18个民族,最大的是梅里纳人(26%),其次是贝齐米萨拉卡人(14.9%),齐米赫蒂人和萨卡拉瓦人各占6%,还有一些华裔、印度裔等等。前四大民族里,第二、三、四大民族都属于黄黑混血的种族,马达加斯加的第一大民族梅里纳人是更纯的黄种人,使用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。虽然只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,梅里纳人却是马达加斯加一直以来的统治民族,以梅里纳语为核心形成的马达加斯加语,是岛上的通用语言。早在8800万年前,马达加斯加岛便与非洲大陆分离,那时候还没有人类踏足这个岛。马达加斯加从此开始独立的生物进化过程,岛上95%的动植物像狐猴和猴面包树都是全世界仅有的。距今2000多年前,第一批人类终于登上马达加斯加岛,他们来自遥远的印度洋对岸,而不是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陆。这些被后世称为“波利尼西亚人”的黄种人,发源于东南亚的印尼群岛。2
亚洲情缘
阿拉伯人在7世纪以后崛起,除了陆地上的扩张外,阿拉伯人也十分擅长航海经商,他们的商船从阿拉伯半岛出发,首先在东非登陆,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延伸,最后抵达马达加斯加,同时也带来了伊斯兰教。阿拉伯人的到来,使非洲沿海地区的班图人掌握了航海技术,并了解到马达加斯加这个大岛的存在。于是,班图人开始向该岛迁徙,10世纪左右达到高潮。这些活动没有改变岛上的人种格局,波利尼西亚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,已经占据着人口的大多数,他们自称为“梅里纳人”。靠近沿海的梅里纳人渐渐与班图人、阿拉伯人,以及少数印度和波斯民族融合在一起,而越靠近内陆的梅里纳人血统越纯,黄种人特点越明显。梅里纳人在14世纪建立起自己的王国,占据马达加斯加岛的中央高原大部分地区,有成熟的水稻种植业,首都是位于岛中心的塔那那利佛。来自非洲大陆的黑人大部分聚居在东部沿海,齐米萨拉卡人、齐米赫蒂人等等也建立了各自的王国,比梅里纳王国弱小得多。马达加斯加岛地处印度洋西岸、非洲大陆东海岸,很容易引起航海家们的注意。阿拉伯商人首先把此岛作为亚非贸易的中转站,14世纪后,亚洲和欧洲的航海技术都进入了飞速发展期,印度洋的船只越来越多。1405—1433年明朝郑和七下西洋,中国史书记载最远到达东非肯尼亚地区。据现代分析,郑和船队当中曾有人航行至马达加斯加岛,并与岛上居民进行过贸易。大约80年后,欧洲大航海运动的先驱葡萄牙人抵达马达加斯加岛,曾经被当地人误以为是明朝的船队。3
夹缝生存
除了沿海岛屿外,欧洲人开始向马达加斯加的沿海地区扩张,建立了一些港口和城市,梅里纳王国的实际统治范围在中部高原,尽量不与欧洲殖民者发生冲突。整个19世纪,梅里纳王国都在使自己更加欧洲化,把首都塔那那利佛建设成为最大城市,实施义务教育,聘请英国人训练出一支欧式军队,参照英国制订法律,甚至在1869年把基督教定为国教。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黑人数量在持续增加,除了非洲南部沿海的班图人自行驾船迁来外,黑奴贸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马达加斯加岛是印度洋黑奴贸易的主要中转站之一。马达加斯加与英国的良好关系引来了法国人的嫉妒,英法两国是全球殖民体系中最主要的两个竞争对手,法国人多次想攻占马达加斯加,都被得到英国帮助的梅里纳王国击败。19世纪后期,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,军事科技突飞猛进,彻底拉开了列强们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,马达加斯加岛巨大体量的保护作用被严重削弱。1883年,趁英国人忙于殖民南部非洲,法国人大举入侵马达加斯加,梅里纳王国凭借欧式军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。法国人用了整整13年才征服梅里纳王国,将马达加斯加变成殖民地。4
走向独立
作为法国的殖民地,马达加斯加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,萌发了民族独立意识,并得到了战后可以独立的承诺。然而,法国在二战胜利后迟迟不肯履行这个承诺。1947年3月马达加斯加爆发大规模起义,虽然惨遭镇压,但法国殖民体系已经无法维持。1960年6月26日,马达加斯加正式脱离法兰西共同体,成为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。独立后的首都依然是塔那那利佛,可以算是对梅里纳王国的一种继承。梅里纳人作为历史上的统治民族,在独立运动中也处于主导地位,在新政府里担任较多的高级职务,多位总统为梅里纳人。新政府将以梅里纳语为基础的马达加斯语与法语一同定为官方语言。但是,传统上黑人占优势的沿海地区主要使用法语,对马达加斯加语有一定的抵触,他们更希望突出自己的黑人身份。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并不稳定,殖民主义遗毒、腐败等问题接连不断,导致多次政治危机,直到2010年才通过新的宪法,2014年选举产生了新的总统。数十年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,再加上以农业为主的经济,又缺乏矿产资源,使马达加斯加处于贫困状态,人均GDP只有454美元(2020年),属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之一。5
亚非混合
根据现代基因分析,马达加斯加人主要混合了波利尼西亚人和班图人的基因,黄黑混血的现象十分普遍。随着黑人移民的不断增多,黑人基因的比例仍在提高。相对来说,越靠近内陆地区,黄种人的基因比例越高,符合梅里纳王国统治中心在内陆的特点。马达加斯加的不少政界要人,包括现任总统安德里•拉乔利纳,以及一些驻外使节都明显有黄种人特点,因而使外界很多人认为该国是黄种人的亚洲国家。虽然遭受过数十年的殖民,但马达加斯加人的本民族色彩十分浓厚,官方语言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,主要宗教也以当地传统宗教为主,占人口的半数。其次是殖民者带来及推行的基督教,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力相对较弱。如今的马达加斯加岛上,华裔及有华人血统的有5万多人,基本是当年华工的后代。马达加斯加很像东南亚文明在非洲的一块飞地,远离东南亚6000公里,他们的祖先却主要是来自东南亚的古代波利尼西亚人,南岛语系覆盖的最西端。走在首都塔那那利佛的街头,经常能遇到样貌与东南亚黄种人非常接近的当地人。不仅如此,马达加斯加人的建筑风格也更接近东南亚,也很擅长农业,耕种技术和不少农作物也是从东南亚带来的。当人们看见密布岛上丘陵的梯田,恍若来到了东南亚地区,与非洲大陆的原始风貌截然不同。难怪这里会被认为是最没有“非洲特征”的非洲国家。经“环球情报员” (ID:huanqiuqby)授权转载。